<配资门户>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!时隔10年上证指数重上3800点?配资门户>
当下的资本市场,可谓“火力”全开,整体展现出非常活跃的运行态势。
继8月18日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、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后,仅过了4个交易日,8月22日上证指数盘中一举突破3800点,收报3825.76点,全天涨1.45%。
这是上证指数时隔10年重新突破3800点,上一次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时还是2015年8月19日,当天上证指数一度摸高3811.43点。而这一点位,已被今天收盘点位突破。
市场的整体上升趋势也在其他几个A股核心指数中得到验证。
8月22日收盘,深证成指涨2.07%,报12166.06点;科创50指数大涨8.59%,报1247.86点;创业板指涨3.36%,报2682.55点;北证50指数涨0.68%,报1600.28点。
据Wind数据,8月22日,A股成交额达2.58万亿元,已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.1万亿元这一高位。
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,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风险挑战,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等现实因素对市场信心和预期影响较大。
在这种形势下,持续升温、不断走高的股市,对于当下经济运行的促进和托举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。
可以说,当下似乎比其它时候更需要一个更有热度、更加活跃的资本市场,来为经济运行“添薪加柴”。
很多时候,资本市场的运行都被看成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和晴雨表。必须看到,股市的波动性是其内在特征,与经济运行也并非简单线性关系,但至少从当前来看,一个持续造好的股市,可以被视作经济运行的“小棉袄”。
这样说,至少有这么几个观察角度可以作为支撑:
首先,股市的活跃对信心和预期的促进和提振作用较为直接。
这一轮A股行情背后,是政策、资金、产业、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转型升级、回升向好的预期。
近几年,资本市场曾出现过受预期困扰甚至是一些短期性、情绪性因素冲击而非理性调整,甚至出现舆情与行情相互影响、负向反馈的不利情况。而当下A股走出一轮持续升温的相对独立行情,显示出这一境况正在被摆脱,特别是其背后的“重估中国资产”逻辑更可能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。
其次,从企业端看,随着资本市场的向好,资金更加充沛涌流,投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持续改善。特别是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有望形成联动态势,形成更可预期的“价格锚”,更有利于活跃私募股权投资,持续畅通IPO等股权投资退出机制,真正促进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股市向好,对于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、提高股权激励等制度的有效性、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也很有利。
还有,从居民端看,在楼市调整背景下,资本市场如果能够持续向好,对于完善中国居民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,激活财富效应,增加财产性收入等都能形成支撑,由此也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。
但既然是资产配置,当然不是全民炒股、追涨杀跌,而确实需要有一种资产配置必须要有的长期思维,需要有专业丰富并有相对可靠回报的投资品种,更需要一个不断夯实中小投资者保护这个基石的制度环境。
总之,一个有活力、有韧性、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,根基还是在于实体经济的韧性与创新活力,在于上市公司的创造能力和回报能力,在于制度监管的完善公平,更在于投资者群体的成熟理性。
引言 | 胡旭 许昊杰
作者|许昊杰 张彩莉
01
多重因素共振
8月18日上午,A股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。当日,A股成交额也达到2.81万亿元,创年内新高,也是历史第三高成交额,仅次于去年10月8日(3.48万亿元)、去年10月9日(2.97万亿元)。
此后,A股市场情绪仍不断升温,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回升。截至8月22日收盘,上证指数时隔10年重新突破3800点。
图为8月22日股票行情。截图自Wind金融终端
市场的走强离不开成交量的支撑。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,截至8月22日,A股成交额达2.58万亿元,自8月13日以来,A股已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.1万亿元这一高位。
图为近期A股成交额情况。截图自Wind金融终端
杠杆资金也在加速入场,成为近期市场明显的增量资金。
两融余额(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)尤其是融资余额通常被视为市场情绪的“温度计”,其数量的攀升意味着投资者看好市场走势,乐观预期在回温。8月5日,A股两融余额达20002.59亿元,这是时隔十年,A股两融余额再次重返2万亿元。
从8月18日开始,A股两融余额也突破2.1万亿元。截至8月21日,A股两融余额达21467.95亿元。其中,融资余额21319.52亿元,连续9个交易日过2万亿元。
图为近期两融余额情况。截图自Wind金融终端
外资也成为增量之一。来自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,7月,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环比增长36.3%。记者梳理发现,自8月15日以来,截至8月22日,北向成交总额每日均超3000亿元。
图为近期北向资金情况。截图自东方财富网
此外,高盛数据显示,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8月21日,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约2.5万亿元,相比2024年末的2.31万亿元增长8%。高盛、瑞银、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的最新研报观点认为,A股市场情绪显著回暖、中期展望向好。
“两融余额以及北向资金的走势说明内资风险偏好改善,资金博弈正在积蓄新的均衡点。同时,受海外宏观环境与美联储政策扰动、对等关税等诸多影响,资金进出呈现高频波动。”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、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林斐表示,当前市场信心正不断修复股票杠杆融资,但仍存在不确定性,需要宏观基本面持续改善和政策信号进一步积极释放,走出向上趋势性行情。
市场情绪的回升与资金的正向循环之下,A股这一轮持续走强的行情,背后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是什么?
“这是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深化、国内基本面与流动性稳中向好以及外部风险趋缓三重共振的成果,投资者对长期宏观经济前景的信心正在增强。”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汤静文如是说。
外部因素近期有所缓和等背景之外,我国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无疑是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。
自去年下半年开始,宏观政策多箭齐发,政策暖意频频释放。特别是近几个月以来,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,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发力,“反内卷”政策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良性的竞争空间。
从资本市场改革看,自去年4月新“国九条”发布以来,“1+N”政策体系在强化监管、稳定预期方面显著改善了市场生态。汤静文称,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、公募基金改革的长钱长投制度建设不断完善,为市场注入了可观的增量资金,也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。
另一方面,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,并持续向资本市场传导,市场内在稳定性显著提升。
汤静文表示,今年上半年整体经济增速好于预期,“三驾马车”中内需的主动力与稳定锚作用凸显,在投资与生产端,财政靠前发力,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速,高技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显著快于整体与制造业,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,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也在稳步推进。此外,民生保障也凸显了“投资于人”的政策导向,上半年以来,财政在教育、社保就业、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持续加力,支出增速快于整体预算支出增速。
02
带来多重利好
资本市场活跃,最先受益的是企业,尤其是半导体、计算机、机械设备、电力设备、医药生物等板块持续活跃。
“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利于融资和一级市场退出渠道的畅通,激发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产业。同时,改善二级市场的流动性,让上市公司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取所需资金。”林斐表示,随着市值的提升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!时隔10年上证指数重上3800点?,上市公司“资本”杠杆作用也将不断增强,能显著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外部合作机会。另外,高市值也增强了上市公司的并购能力,公司能用股权整合产业链资源,持续增长的市值与股权激励形成强绑定,既能留住核心人才,又能把股东、管理层、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,推动企业形成“市值—激励—增长”良性循环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门户观点